小國神社亮點
在小國神社和周邊地區,你可以看到祖先如何與自然共存,神社周圍的大自然被精心保護了數百年,在這片聖地之內禁止伐木。穿行在主殿入口的古老的參天大樹之間,踏入神明的領地,在神社內會感受到寧靜與莊嚴。
神社高雅的木造結構建築,就深藏於本宮山腳下茂密的杉柏林深處,神社本身的維護是永續性的,體現了對大自然的尊重。殿閣屋頂都以林中所得的樹皮製成,剝取樹皮的方式並不會對樹木本身造成損傷,重新長出的樹皮依然能供將來的建築所用。在當地居民世代傳承的觀念中,如何維持永續發展是頭等大事,這樣才能確保寶貴的自然資源不會耗盡。2020年12月,「檜皮採集、檜皮修葺」置換屋頂的特殊技藝被列入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(UNESCO)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。
許多神道教祭祀儀式都祝頌四季的更迭,而小國神社周圍的大自然也體現了這樣的周而復始,近100萬平方公尺的廣闊神域被古老的杉柏巨木森林包圍,粉色和白色的櫻花在春天盛開,濃綠蒼翠的森林是夏天的主角,濃烈如火的紅葉和金燦燦的黃葉是秋天引人讚歎的美景,山間的野花則為寒冷的冬天點綴出幾分亮色。此外,每年6月開園的「一宮鳶尾花園」,是梅雨季裡一抹明亮的色彩。
每年1月3日在小國神社舉辦的「田遊神事」是國家指定非物質文化財產,4月例祭中的「十二段舞樂」是國家指定重要非物質民俗文化財產。造訪小國神社,能讓你更深入理解日本傳統精神世界、自然保護和神明崇拜之間的關聯。
小國神社歷史
在江戶時代(1603-1867),現在的靜岡縣被劃分為伊豆國、駿河國和遠江國。今天的濱松地區是遠江國的一部分,和當時日本其他諸國一樣,這裡的神社也要按照地位高低的順序來排名。最具聲望的神社被稱為「一宮」(意為第一神社),是由皇室使臣在權衡神社的歷史、規模和當地望族支援情況後授予,遠江國的「一宮」就是小國神社。
小國神社與開創江戶時代、統一日本的德川幕府開創者德川家康(1542-1616)也頗有淵源。在德川家康成為幕府將軍之前,各地強權大名(日本封建時代的領主)無不長期處於衝突和鬥爭中,1572年,德川家康在三方原之戰中遭遇慘敗。次年,他行軍途經小國神社並進社參拜,隨後便成功攻佔了犬居城。傳說當初德川家康在一塊石頭上坐了一會兒才離開。如今這塊石頭就放在神社入口附近,供人們坐在上面思考要如何從挫折中奮發。
齋庭
小國神社和周遭的森林被認為是聖地,合稱「齋庭」。這個詞由兩個漢字組成,「齋」指淨化或崇拜,「庭」指庭園。西元720年完成的編年體正史《日本書紀》中就已經出現了這個詞,而所謂齋庭就是一處聖地,集祈禱和淨化為一體,以表達對神明的崇敬之心。同時,齋庭的概念也是日本宗教觀的核心,貫穿於神道教中。
相傳,太陽女神天照大神的孫子「瓊瓊杵尊」將水稻從眾神的齋庭帶到了日本,從此,稻米成為了日本人的主食,也在神道教信仰體系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。小國神社每年秋天都會舉行祭祀活動感謝神明賜予稻米。
小國神社的建築
小國神社內建築物眾多,核心建築就是本殿(正殿),裡面供奉著農業之神、建國之神「大己貴命」(也稱大國主命、等),祂也是神道教的主神之一。本殿採用「大社造」的建築方式,即兩根稱為「千木」的交叉木柱組成的尖頂,裝飾在山形屋頂的兩端。大社造是最古老的神社建造方式,據説起源於古代用於祭拜的宮殿。
大社造建築的屋頂通常覆蓋樹皮,小國神社也不例外,屋頂覆蓋著取自神社旁森林裡的柏樹(日本稱檜木)樹皮。匠人們小心翼翼地從樹上剝取樹皮,晾乾後再層層鋪疊在神殿屋頂上,被剝皮後的柏樹依然能長出新樹皮以再度利用。因此,大社造成為一種自然永續的建築方式,傳承至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。2020年12月,「檜皮採集、檜皮修葺」置換屋頂的技藝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(UNESCO)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。
小國神社每30至60年重建一次,以確保其建築風格可以世代留存。2019年,為慶祝新天皇即位,小國神社開始了為期5年的「令和屋頂替換」工程,計畫將神社中的神殿屋頂全部替換成新的柏樹皮。
宮川
本宮山是最早供奉「大己貴命」的聖地,清澈的宮川便發源自這座山頂,一路奔向太平洋,滋養著兩岸的農田和漁場,因此又有「賦予生命的河流」之稱。宮川水質純淨,可以用來泡茶。
小國神社是日本比較少見的鄰河神社之一,水在神道教信仰中有著重要的淨化作用,每月6日,小國神社的神職人員都會在本宮山的山頂舉行祭祀儀式,這裡是宮川的源頭。遊客可旁觀這項祭奠儀式。
此外,宮川也是休憩放鬆的好去處,一側河岸上生長著櫻花樹,春天花開時便是一條粉色長廊;另一側多為日本楓樹和其他落葉喬木,到了秋天,翠綠濃蔭便漸漸化作了爛漫秋色。陽光明媚的日子,常有人舉家出遊,人們或是下到淺水區玩耍,或是沿著河岸散步,或是在樹下野餐。
紅葉季裡,橫跨宮川的幾座小橋就成了最佳賞楓景點,據職業攝影師推薦,早上8點半時,日光會透過秋葉照到小橋和水面上,是拍照留影的好時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