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国神社亮点
在小国神社及其周边地区,你可以看到我们的祖先如何与自然共存。神社周围的大自然已经被精心保护了数百年,这个圣地之内禁止伐木。穿行在主殿入口处的古老的参天大树之间,踏入神明的领地,你会感受到宁静与庄严。
神社高雅的木结构建筑深藏于本宫山脚下茂密的杉柏林深处,它的维护是可持续的,体现了对大自然的尊重。殿阁屋顶都以林中所得的树皮制成,剥取树皮的方式并不会对树木本身造成损伤,重新长出的树皮依然能使用于将来的建筑。在本地居民世代传承的观念中,如何维持永续发展是头等大事,这样才能确保宝贵的自然资源不会耗尽。2020年12月,“桧皮采集、桧皮修葺”置换屋顶的特殊技艺被列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(UNESCO)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许多神道教祭祀仪式都祝颂四季的更迭,小国神社的季节变更体现在其周围的大自然中。近100万平方米的广阔神域被古老的杉柏巨木森林包围,粉色和白色的樱花在春天盛开,浓绿苍翠的森林是夏天的主角,浓烈如火的红叶和金灿灿的黄叶是秋天引人赞叹的美景,山间的野花则为寒冷的冬天点缀出几分亮色。此外,每年6月开放的“一宫鸢尾花园”,是梅雨季里鲜亮的色彩。
每年1月3日在小国神社举行的“田游神事”是国家指定非物质文化财产,4月的例祭中的“十二段舞乐”是国家指定重要非物质民俗文化财产。造访小国神社,会让你更深入理解日本传统精神世界、自然保护和神明崇拜之间的关联。
小国神社历史
在江户时代(1603-1867),现在的静冈县被划分为伊豆国、骏河国和远江国。现在的滨松地区是远江国的一部分,和当时日本其他诸国一样,这里的神社也要按照地位高低的顺序来排名。最具声望的神社被称为“一宫”(意为第一神社),是由皇室使臣权衡神社的历史、规模和当地望族支持情况而授予的。远江国的“一宫”就是小国神社。
小国神社与开创江户时代、统一日本的德川幕府开创者德川家康(1542-1616)也颇有渊源。在他成为幕府将军之前,各地强权大名(日本封建时代的领主)无不长期处于冲突和斗争中。1572年,德川家康在三方原之战中遭遇惨败。次年,他行军途中经过小国神社并进社参拜,随后便成功攻占了犬居城。传说,当初德川家康在一块石头上坐了一会儿才离开,如今这块石头就放在神社入口附近,供人们坐在上面思考要如何从挫折中奋发。
斋庭
小国神社和周遭的森林被认为是圣地,合称“斋庭”。这个词由两个汉字组成,“斋”指净化或崇拜,“庭”指庭园。公元720年完成的编年体正史《日本书纪》中就已经出现了这个词。所谓斋庭,就是一处圣地,它集祈祷与净化为一体,以表达对神明的崇敬之心。同时,斋庭的概念也是日本宗教观的核心,贯穿于神道教中。
相传,太阳女神天照大神的孙子“琼琼杵尊”将水稻从众神的斋庭带到了日本,从此,大米成为了日本人的主食,它在神道教信仰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。小国神社每年秋天都会举行祭祀活动,感谢神明赐予大米。
小国神社的建筑
小国神社内建筑物众多,核心建筑就是本殿(正殿)。这里供奉着农业之神、建国之神“大己贵命”(也称大国主命、等),他也是神道教的主神之一。本殿采用“大社造”的建筑方式,山形屋顶的两端装饰着由两根称为“千木”的交叉木柱组成的尖顶。大社造是最古老的神社建造方式,被认为起源于古代用于祭拜的宫殿。
大社造建筑的屋顶通常覆盖树皮,小国神社也不例外,屋顶覆盖着取自神社旁森林里的柏树(日本称桧木)树皮。匠人们小心翼翼地从树上剥取树皮,晾干后再层层铺叠在神殿屋顶上。被剥皮后的柏树依然能长出新树皮,可以再度利用。因此,大社造成为一种自然可持续的建筑方式,传承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。2020年12月,“桧皮采集、桧皮修葺”置换屋顶的技艺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(UNESCO)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小国神社每30至60年重建一次,以确保其建筑风格可以世代留存。2019年,为庆祝新天皇即位,小国神社开始了为期5年的“令和屋顶替换”工程,计划将神社中的神殿屋顶全部替换成新的柏树皮。
宮川
本宫山是最早开始供奉“大己贵命”的圣地,清澈的宫川便是自这座山顶发源,一路奔向太平洋,滋养着两岸的农田和渔场,因此又有“赋予生命的河流”之称。宫川水质纯净,足可用来泡茶。
小国神社是日本比较少见的邻河神社之一。水在神道教信仰中有着重要的净化作用,每月6日,小国神社的神职人员都会在本宫山的山顶举行祭祀仪式,这里是宫川的源头。这个祭奠仪式游人可旁观。
此外,宫川也是休憩放松的好去处。一侧河岸上生长着樱花树,春天花开时便是一条粉色长廊;另一侧多日本枫树和其他落叶乔木,到了秋天,翠绿浓荫便渐渐化作了烂漫秋色。阳光明媚的日子,常有人举家出游,人们或是下到浅水区玩耍,或是沿着河岸散步,或是在树下野餐。
红叶季里,横跨宫川的几座小桥就成了最佳赏枫景点。据职业摄影师推荐,早上8点半时,日光会透过秋叶照到小桥和水面上,是拍照留影的好时候。